課程基礎研究總結范文
課程基礎研究總結范文
本學期兩門理論課程中非傳授性知識的基礎理論研究課程就這么悄無聲息的結束了。就如同所有經典書籍一樣,它留給我們更多的是疑問而不是答案。那么本文主要也就針對這門課程對我留下的問題以及我對于很多問題的看法,做一下總結。并以此作為總的課程總結。
首先第一節(jié)課《技術的本源與教育的意義》中,推薦了三本教材,提到了研究生應該如何學習的10點建議同時也提了課程的考核要求,要求有10篇讀書筆記,2篇研討報告,2篇文獻綜述,1篇課程論文和一篇課程總結。之后討論了很傳統(tǒng)的怎么來界定技術的問題。從一個我們無法達到的高度來看這個問題,聽起來很有味道。然后還討論了教育的本源、教育技術與教育技術的歷史、教育發(fā)展的事務、國際教育技術名家給中國的10句話、sns、second life、以及從一定高度給我們講述了在澳門、美國以及瑞士等國的參與會議和課程經歷、拓寬了同學們的視野。最后一節(jié)課講了很實質的如何撰寫研究報告、如何參與學術會議和如何答辯的工具書一般的內容。自然會為許多同學提供很多的便利。
下面就淺談一下我在學習這門課程中認識到的問題:第一節(jié)課,焦老師在大家都認真聽講并且做筆記的時候扔下了一枚重磅引發(fā)討論,內容是中國學生記的筆記千篇一律。經過對比我們發(fā)現確實是一樣的。但是經過了激烈的爭辯和討論后,我們除了意識到一些人的表現欲并沒有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關于這個問題我有這樣的看法:首先,人類交流是有情感交互和肢體動作的。第二,課堂講授屬于一種特殊的交流方式。第三,經過接近20年的基礎教育(個人認為在中國,研究生以下等級包括一些研究生接觸的仍屬于基礎教育范圍。不屬于高等教育),我們從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這60余人身上的共性要遠遠大于差異性。所以,在不到90分鐘內,處于高度興奮的60個人在同一個講師相同的言語的手勢引導下(課堂上教師有專門的引導學生做筆記的動作和語氣),得出這個結論并不合適。并且拿國外學生和國內學生相比也不合適,原因是:第一國外高校學生入學條件很低,你即使什么都不會,只要有錢就可以上耶魯、牛津這類的世界top 10。學生的多樣性差距;第二是國外的大學并不規(guī)定統(tǒng)一的教材,上課前往往推薦接近10本左右的書作為參考學習的數目。而且學生的學習是自發(fā)的,所以他們會根據課程內容不同調整自己的筆記內容。但是也不是完全的差別。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上課的方式的。雖然焦老師設計了很多課程討論環(huán)節(jié),但是課堂的氣氛自始至終沒有被調動起來。當然了這個問題不會很大問題上影響到教學質量,個人認為這個現象可能由以下的原因造成:一,由于班級人數過多。在課堂引發(fā)討論會造成兩個極端,要么所有人都很積極環(huán)境亂成一團、要么只有少數人發(fā)表言論比較沉悶。二,小組設計問題,如果一開始就分組設計要求按小組討論并進行辯論會好一些。三,個人觀點,這個可能與研究生擴招導致生源質量下降有關。前幾節(jié)課發(fā)言的人很積極,但是言論也很極端(缺少學科知識、極端的偏見和一家之言較多)。隨著課程的進行,發(fā)言者被學生看成是一種負面形象。從而導致了這種抑制。無論如何,在60多個年齡從20到50之間、經歷又各不相同的人群中組織討論都是一個很具有挑戰(zhàn)性的項目。
第三個問題是關于推薦的書的。焦老師推薦的書,每一本都很好?芍^都是我們必讀的經典著作,但是目前學術環(huán)境十分浮躁的情況下。我估計很少人看完了喬納森的學會用技術解決問題。而且對于目前的研究生,每一本書都價格不菲。很多人寧愿把自己的業(yè)余時間用來帶家教也不愿意翻看書多看兩眼。當然了,這一點上我要自我反省一下。雖然我沒有把空余的時間用在過分的事情上,但是這個學期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做任務、做項目、做作業(yè)和做匯報上。所以我沒有讀完我應該讀的書目。我們身邊何嘗不是這兩種極端呢?一種是忙到不熬夜不習慣,天天面對著一大堆的deadline頭痛,一天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東西就打發(fā)過去了。另一種人也忙,忙著天天游山玩水會朋友玩兒游戲,還吵吵著生活太乏味了就此抱怨老師對自己不好?傊F在愿意坐下來安安靜靜的品讀一本書的人是越來越少了。我還是趕快把自己書架上還沒讀完的10多本書趁著寒假讀一遍吧。
當然了,學習整個課程中,發(fā)現的問題有很多很多?偨Y呢,我也列下來單子了。不過有一點,因為時間不充裕所以一直沒有寫下來。我堅持認為,一個好的課程和一本好書,給聽眾和讀者更多的不會是答案,而是更多的問題。我在焦老師的課程上,找到了更多的問題以及更多的切入點。這說明這門課程才是有價值的課程,是能讓人受益匪淺的課程。雖然課程結束了,但是我們的教育才剛剛開始。我們即將沿著焦老師的指引和點播,一步步的走入教育技術的更深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