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實用文檔>《阿西莫夫短文》教學設計

        《阿西莫夫短文》教學設計

        時間:2022-06-02 19:30:15

        《阿西莫夫短文》教學設計

        《阿西莫夫短文》教學設計

        《阿西莫夫短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課文,了解不同領域里的科學發現可以互相啟發,互為論據,并且從中得出新結論的科學現象。

          2、通過導讀了解科學家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運用假設、推理探究自然奧秘的科學思維方法。

          3、理解課文在組織材料上所體現出的嚴密的邏輯性。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文章內容,對兩篇短文的內容進行整體比較。

          2、在反復朗讀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邏輯順序的特點。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恐龍無處不在

          一、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遺骸(hái) 蟾蜍( chán chú) 褶皺(zhě)鳥臀目(tún)

          兩棲(xī) 天衣無縫(fèng)

          2、解釋下列詞語:

          遺。哼z體、遺骨。

          漂移:漂浮的物體向某個方向移動。

          俯沖:(飛機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飛。

          跡象:指表露出來的不很顯著的情況,可借以推斷事物的過去或未來。

          天衣無縫:比喻事物(多指詩文、話語等)沒有一點破綻。

          二、導入

          1、作者介紹:

          阿莫西父(1920~1992),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學幻想小說家。

          2、解題:

          6500萬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的恐龍突然滅絕了,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謎。不同地域恐龍化石的發現意味著什么?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什么?這兩篇短文對此分別做了回答。閱讀時,可以在對比中體會作者思維的開放性和周密性。

          三、閱讀課文,整體把握

          討論:這篇文章主要說明一個什么問題?下列哪個可以作為答案?

          1、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

          2、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南極出現,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

          3、恐龍化石為什么會在南極被發現?

          4、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

          5、南極恐龍化石的發現,為支持地殼“板塊理論”提供了強有力的佐證。

          提示:課文主要寫由南極恐龍化石引起的思考,為地質學的“板塊理論”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佐證。由課文第二4自然段“如果把這個發現與南極大陸聯系起來,這比僅考慮恐龍來說要重要地多”和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南極恐龍化石的發現,為支持地殼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提供了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據”等關鍵語句也可以看出文章的中心。而文章開篇的議論是作者通過對這一科學現象的說明而得出的一個道理。

          討論:課文說明的對象涉及哪兩個學科?從中我們可以明白一個什么道理?

          提示:生物學(恐龍)—地質學(板塊理論)

          從中明白“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里的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

          四、理清文章思路

          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怎樣得出這一結論的?找出作者思考問題的軌跡。

          明確:作者首先發現問題:南極發現恐龍化石—恐龍并不適應南極的氣候—它們是如和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去的呢?然后進行假設推理:是大陸的漂移而不是恐龍在遷移—提出大陸板塊構造理論—推斷“泛大陸”形成時,所有陸地都處在熱帶和溫帶環境中,適合恐龍生活—進一步推斷“泛大陸”后來又分裂成四部分—于是每一塊大陸都攜帶著自己的恐龍而去。

          文章一方面解開了“恐龍無處不有”之謎,同時又論證了另一個問題:南極洲的恐龍化石為大陸板塊理論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五、拓展訓練

          討論:以本文為例,說說科學家們在科學研究中發揮了哪些創造性的思維,給我們哪些啟示?

          明確:聯想、想象。由南極恐龍化石聯想到恐龍的遷移,由生物界的恐龍遷移想象到地質界的板塊漂移,使問題的研究進一步深入。

          科學假設、推理。發現問題后,根據已有的理論進行大膽的設想,然后進行科學的推理,進而證實所提出的假設。

          多角度思考問題。對于同一個問題—南極為什么會出現恐龍化石,從生物學和地質學多方面進行思考,把各學科豐富地專業知識融合在一起,在開闊的視野中綜合思考問題,于是在科學研究中出現了新的境界,收到了“一石雙鳥”的效果。

          我們從科學研究問題的方式,得到許多啟示,可以聯系自己的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來談。

          六、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一。

          2、預習第二篇短文。

          第二課時

          被壓扁的沙子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銥 (yī) 潮汐(xī) 劫難(jié) 追溯(sù)

          2、解釋下列的詞語:

          聚合:聚集到一起。

          抗拒:抵抗和拒絕。

          劫難:災難;災禍。

          排斥:使別的人或事物離開自己這方面。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發源處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來。

          二、導入

          從這篇文章的標題來看,似乎與恐龍毫無關系,況且沙子又怎么會被壓扁?標題讓人感到很奇怪,但讀后你就會知道,它也是在解釋一個恐龍之謎。

          三、閱讀課文,整體把握

          四、探究學習

          討論問題:

          1、本文對于造成恐龍滅絕的原音提出了哪兩中科學假說?

          假說一:“撞擊說”。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對地球的毀滅性的撞擊,是導致包括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假說二:“火山說”。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使得包括恐龍在內的大量生物滅絕。

          2、文章是怎樣引出“撞擊說”的?找出有關段落并朗讀。

          明確:由“6500萬年前形成的沉積物薄層中,發現了稀有金屬銥”推論,“這可能是由于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這也許是導致所有包括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3、文章是怎樣引出“火山說”的?找出有關段落并朗讀。

          明確:“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噴發,那么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

          4、“為此,科學家們一直都在努力尋找證據來驗證這兩種理論!笨茖W家們是怎樣驗證的?從文中找出所列舉的證據。

         、 文章為什么要舉斯石英和金剛石的例子?

          明確:分別用來引為證據和佐證。

          證據一:“斯石英”的化學、物理性質。

          普通的沙子在超高壓的狀態下變成為致密的“斯石英”,“斯石英”在自然狀態下經歷數百萬年的反彈,又會恢復為沙子。在實驗室里,用攝氏850度的高溫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會變成普通的沙子。

          佐證:“金剛石”的形成與斯石英相類似。

          推斷: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現的地方肯定發生過巨大的撞擊,形成過高壓,而且肯定沒有發生過火山活動。

         、 為什么舉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的巖石例子?

          證據二:在一些地方已經發現了斯石英,而且有證據顯示這些地區曾經受到巨大隕石的撞擊。撞擊所產生的巨大壓力形成了“斯石英”。

          佐證: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的巖石層的年齡為6500萬年,與恐龍滅絕的歷史相同,研究者從里面檢測到了斯石英相同的原子排列,證明這里有“被壓扁的沙子”。

          推斷:6500萬年前地球曾經受到巨大隕石的撞擊,撞擊所產生的巨大壓力形成斯石英。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濺起到平流層中,造成很長一段時間內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導致地球生物滅絕。而斯石英出現的地方不可能發生過火山。

          結論:“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五、比較閱讀

          1、與短文《恐龍無處不在》相比,兩篇短文在行文思路上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處?

          明確:都是先提出問題,然后作出假設,經過推理論證之后,作出結論。不同之處是,第一篇短文由一個問題引出另一個問題;第二篇短文是提出兩個假設,通過論證否定了其中的一個。

          2、兩篇文章在探索自然奧秘的過程中,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哪些相同之處?

          明確:都體現出多角度、跨學科的思考、分析問題的思維特征。

          《恐龍無處不在》:恐龍—板塊理論

          生物學—地質學

          《被壓扁的沙子》:斯石英—恐龍

          化學、地理學、天文學—生物學

          六、學習語言

          下列語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號里的補充說明文字,試結合上下文,說說它們各自的作用。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現代兩棲動物。

          明確:舉人們熟知的兩棲動物“青蛙”和“蟾蜍”為例,說明同屬一個家族的恐龍和蛙類一樣,是不適應南極氣候的。括號中的文字起類比說明的作用。

          2、如果看一張地圖,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么天衣無縫。

          3、萬一某天某個星體要撞擊地球,我們也許會知道如何來避免這種撞擊。

          明確:用一句半開玩笑的話說明天文學家研究的意義。括號中的文字起強調說明的作用。

          4、即非常純的沙子。

          明確:強調只有非常純的沙子才能稱作“二氧化硅”,括號中的補充說明,使表述更嚴謹,達意更準確。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但誰愿意這樣做呢?

          明確:括號中的文字起類比說明的作用。以金剛石經過高溫加熱可以變為普通的碳,類比斯石英經過高溫加熱可以變成普通的沙子,把事理說得簡明透徹,通俗易懂。

          七、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二。

        【《阿西莫夫短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阿西莫夫科普短文兩篇教學設計07-02

        有關阿西莫夫短文的導學案07-04

        八年級下冊《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教學設計范文06-03

        短文兩篇的教學設計06-03

        《讀短文寫體會》的教學設計06-12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教案(精選6篇)09-18

        短文兩篇教學設計范文06-01

        課文《短文兩篇》的設計教學07-08

        短文兩篇日月的教學設計05-31

        短文兩篇的教學設計范文06-02

        用戶協議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