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公園調研報告

        時間:2023-12-19 09:26:39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公園調研報告

          在現在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公園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園調研報告

        公園調研報告1

          前言

          千燈湖是屬于城市中軸線大型綜合公園,位于佛山市南海區(qū)。該公園由一境外公司完成規(guī)劃方案,建成之初就其形式、營造方法、設計理念等都有不少給人耳目一新之處。對這些異同之處,也產生了一些爭議,既得到部分人好評,又受到部分人批評。目前,公園投入使用3年多了,其實際使用效果如何?實際使用中存在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本文著重對千燈湖公園使用者進行實地調查,并在調查結果基礎上加以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結論,希望這些結論對大型綠地空間的設計、建設有一定參考意義。

          一、概況

          千燈湖公園(圖1)位于南海中心城區(qū)總體規(guī)劃的中心位置,處在由南七路、南八路、海三路、海八路圍合成的中軸線開放空間中。屬于城市中軸線大型綜合公園。長3多,寬260m左右,占地約70hm2,其中湖面面積約19 hm2。千燈湖的整體空間骨架是“挖湖堆山”而來,中部形成長3的寬闊湖面,周邊是高4-5m的山體圍合。

          綠化空間:大部分植物集中在山體上的自然、多層次式的樹群式栽植中。結合瀑布配置有別于其它地段的水邊植物,密集而生長爛漫,充滿潺潺流水的野趣;位于千燈湖南入口附近的幾個可進入的小島,采用自然式栽植,濃密的灌木配以或散或聚的塑石,憑添許多趣味。

          公共活動空間:主要是由環(huán)湖的游步道把與周邊山體結合的掩體商業(yè)建筑、管理房等,以及各個節(jié)點如迷宮小廣場、塑石山谷、市民廣場、步道相應局部擴大的休息空間、廊架等相連組織成有序又變化多樣的公共活動空間;其次是沿山體頂部安排了園路連接組織一些觀景平臺及節(jié)點,平臺和節(jié)點上安排了廊架、燈塔等構筑物,既充實、限定了節(jié)點空間,又能形成標志物起到控制和組織全園景觀空間的作用。

          交通空間:全園共設有8個出入口通向城市干道,完全是開放性的,僅市民廣場入口設有獨立停車場空間。入口的開放不僅是空間的開放,而且是心理感受上的真正開放。公園與城市干道相交的幾個交叉口都與公園形成一體化設計。

          視覺文化空間:包括視景、天際線、歷史文化因素等。由山體圍合了整個公園,阻隔了城市交通的噪音、廢氣,營造出一個基本上沒有視線干擾的自然開放空間;山體的高差加上山體上的樹群式植被和燈塔及廊架等構筑物,產生了起伏有致的天際線;各個景觀空間相互交叉疊合,有序分布,產生對景,相映成趣。游步道沿著彎曲流暢的水岸線,因著山體的坡度和山體的彎曲的邊緣線,引領著人們步移景異、景觀亮點在山體的剪影背后層出不窮;對建筑小品、坡道、欄桿等運用統(tǒng)一的設計語言,如粗毛石與紅色砂巖的組合,統(tǒng)一的色彩體系和細部特征,增加視覺的駐留,突出了景觀空間的特征與印象,形成景觀空間特定的基本情調。

          關于歷史文化因素的體現,千燈湖公園主要是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健康的外部休閑、游憩的場所,注重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使用的舒適及協(xié)調美觀的景觀效果。

          二、千燈湖公園植物空間類型及植物材料選擇

          千燈湖植物空間豐富,主要有以下植物景觀類型:

          (1)樹群植物景觀植物材料選擇:大葉榕、小葉榕、水石榕、羊蹄甲、印度紫檀、陰香、木棉、麻楝、刺桐、塞楝、黃槐、蒲葵、海棗、大葉紫薇、散尾葵、南洋楹、非洲欖仁-紅繼木、四葉紅花、黃榕、杜鵑、杜鵑、大紅花、小葉紫薇。使用效果:形成植物景觀整體風格,起均質連續(xù)作用,片植灌木的景觀效果好,樹群草坡的配置使可進入性良好。

          (2)溪谷巖石景觀植物材料選擇:大王椰子-散尾葵、花葉良姜、蒲葵+辟荔、腎蕨。使用效果:運用葉形、葉色的對比使多樣性的植物組合成層次豐富的瀑布溪流景觀,成為視覺趣味點。

          (3)樹陣景觀植物材料選擇:小葉榕。使用效果:形成舒適的覆蓋空間供觀看廣場的活動;但節(jié)假日使用高峰期位置不夠用。

          三、問卷調查結果及初步分析

          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來此公園頻率;到此公園路程耗時;到此公園的目的;對此公園的整體印象;對此公園哪里印象最深;在公園活動地點選擇;進行的主要活動;還應該增加項目情況;公園的長度感知;對戶外空間性質的取向;綠化感知及取向;出入口的設置;的小品、設施使用情況等。

          本次調研共發(fā)放問卷350份,收回341份,回收率97.4%;有效問卷326份,有效率93.1%。有效問卷被調查者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少年兒童(15歲以下)占11%;青年人占(16歲~35歲)32%;中年人(36歲~55歲)占24%;老年人(56歲以上)占33%。

          調查結果及初步分析如下:

          (1)總體滿意度

          從調查結果看,使用者對于千燈湖公園總體非常滿意,說明人們確實是需要這一類的戶外空間。

          (2)使用者特性

          使用者包括老人、家庭主婦、學生、小孩等各種年齡層次,大部分經常性到這個公園游玩。千燈湖公園較遠離城市中心區(qū),而且尺度大,使用者包括能步行到達的附近居民,及乘坐交通工具到達的本市居民,經常還有旅游觀光的團體和個人到來。

          (3)關于空間層次

          從調查中可知,絕大多數人們對戶外游憩空間的取向都傾向于開闊。使用者對千燈湖的空間感覺是開闊并視線良好(占100%),但有許多使用者反映千燈湖公園不夠舒適。由此可見,在帶狀公園中營造休息、滯留等多種空間層次的重要性。

          (4)關于整體印象

          使用者對公園的總體印象都是整體性強、印象完整。對千燈湖印象最深的是燈塔構筑物(占48.8%)。關于千燈湖的整體協(xié)調性,無論從使用者或是專業(yè)人員的角度,都處理得較為成功。使用者對水中不可到達的'大型亭的建設表示不滿(占75%)?梢妼τ谑褂谜邅碚f,出發(fā)點是健康、安全、舒適,更注重設施的使用功能。

          (5)關于中心

          許多使用者在使用帶狀公園時,經常是直接到達某個節(jié)點空間,或散步過程中受吸引而停留在某個節(jié)點(占61.7%)。而且許多使用者喜愛就近活動(占82.9%)。因此,在各個區(qū)段需要有一個相對獨立、完善的,類似中心的節(jié)點空間,以供人們聚集。

          (6)關于綠化形式

          多數使用者認為千燈湖公園的綠化應該以大樹為主(占81.7%)用來遮陰,草坪、灌木不要太多(分別占53.8%和49.1%),說明人們在大尺度空間中對遮蔭等的需求。

          (7)關于活動內容

          使用者在公園的主要活動內容是散步,其次是體育鍛煉、陪伴小孩、騎自行車、聊天、放風箏、拍照等較為多樣性的活動。促進運動、利于交往、有利于人們身心健康。

          (8)關于運動場地

          較多使用者建議增加活動場地,特別是羽毛球、籃球等場地及游樂設施場地。另外,較多使用者認為垃圾桶及公廁等設施不足。同時還認為雕塑、小品等藝術景觀較缺乏。

          (9)關于出入口

          多數使用者認為公園的出入口標志性較強、各出入口相距較合適而使用方便。

          (10)關于長度

          48.9%的使用者認為千燈湖公園有點長。主要原因是千燈湖公園沿園路系統(tǒng)的駐留性小空間不足,缺乏休息設施,造成容易產生疲乏感。

          四、結論

          通過以上調查分析,總結出以下若干結論以供同類或相近類型公園設計、建設時參考。

          (1)該類型公園應充分考慮市民到達方式,合理設置出入口。

          (2)該類型公園保持空間視線開闊的同時應該營造豐富的空間層次,例如休息滯留空間等。

          (3)該類型公園應該有具有標志性的構成元素,有利于人們認知。

          (4)該類型公園不適合建筑過多功能單一(例如純觀賞功能)的大型設施。使用者注重健康、安全、舒適以及設施的使用功能。

          (5)該類型公園應該考慮中心分主次,分區(qū)段設置中心,多中心的并存。

          (6)該類型公園應該十分注重遮陰、休息及其它人性化設施。

          (7)該類型公園活動內容及空間盡可能豐富,促進運動、利于交往、有利于人們身心健康。

          (8)該類型公園應當充分考慮人步行疲勞距離因素,適當設置休息設施與空間。

          (9)該類型公園應當表現當地的歷史人文要素。

        公園調研報告2

          為學習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先進經驗,特別是城市公園規(guī)劃建設方面的理念和手法,進一步提升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水平,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局于20__年8月8日-12日,組團赴中國臺灣學習考察。期間先后走訪了桃源、臺中、嘉義、高雄、臺北等5市,參觀了臺中園道公園(草悟道公園)、都會公園、秋紅谷景觀生態(tài)公園、桃源虎頭山公園、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等,及鹿港老街、文中公路花園等,拜會了天下景觀工程有限公司、大江綠色工廠有限公司、桃園風景區(qū)管理處、鹿港老街發(fā)展促進會等機構。

          通過實地學習考察,我們認為中國臺灣在公園綠地規(guī)劃建設方面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現報告如下:

          一、中國臺灣地區(qū)城市公園規(guī)劃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遵循自然生態(tài)的規(guī)劃設計理念

          1、尊重自然、保護生態(tài)

          在所參觀的項目中,從其選址、設計到施工各層面、各階段無不體現對自然和生態(tài)的尊重,體現都市居民對自然環(huán)境、休閑游憩的本源需求。具體到規(guī)劃設計層面,一是強調生態(tài)修復。如臺北原生活垃圾填埋場封場后,在保障各方面安全的前提下,通過覆土綠化建設成為公園廣場,占地約2.5公頃,可供人登高遠眺城區(qū);二是注重海綿城市理念。在公園建設中注重保留或新建池塘等濕地環(huán)境,堅持保護大大小小的水面,保障水面率不降低,為蜻蜓、青蛙、魚蝦、烏龜等生物提供生存場所,從而提供豐富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如都會公園的烏龜池,虎頭山公園的蜻蜓池和青蛙池等;三是盡量保留現有植被。在公園建設過程中,預先將現有的植被進行劃界保護,在新建各項配套設施時也盡量避開原有樹木。如虎頭山公園以木棧道替代傳統(tǒng)水泥路面,樹屋建在人造仿生樹上,而非建在既有喬木上。如臺中市在建的中央公園(暫定名)施工現場就有用護欄將保留的樹木林地圈起予以保留。四是做到適地適樹。在公園建設過程中,采用鄉(xiāng)土樹種,讓人留住鄉(xiāng)愁,體現文化特色。

          2、因勢利導、注重微地形的利用

          因勢利導是中國臺灣公園規(guī)劃建設的一大特點。一方面,適勢而建公園,具體表現為利用城市邊角地,或近期難以綜合開發(fā)地段進行公園建設。另一方面,在建設中強調對原有地形地貌的綜合利用,盡量做到因地設計、因勢建設,并很好的與周邊用地協(xié)調互融。如臺中市市中心的秋紅谷公園,該地塊原為開發(fā)項目開挖基礎形成的大坑,后由于項目無法實施,經研究建設城市公園,并在規(guī)劃設計中充分利用下凹地勢營造出市中心獨特的下沉公園景觀,獲世界卓越建設首獎。

          3、經濟適用、強調功能優(yōu)先

          在所參觀的項目中,大多數建于上世紀60-90年代,都堅持功能優(yōu)先的指導思想,彰顯了經濟適用的.樸素觀念。公園的景觀塑造不追大求洋,而以滿足人的需求為根本;材料使用上以堅固耐用和便于維修為基本原則,沒有大面積的運用大理石,以石塊、水磨石等材料居多;樹種選擇也以地方樹種優(yōu)先,并且做到適地適樹。同時在公園設計中盡量利用了現有設施或樹木,而不是夷為平地后全部重新建設,結合地形地勢的設計與建設也大大節(jié)省了工程費用。

          (二)注重細部、塑造精品工程

          1、尺度適宜、注重細節(jié)

          適宜的尺度和注重細節(jié)的表現是中國臺灣地區(qū)公園建設的又一重要特征,無論在宏觀的功能分區(qū),還是落實到空間的建構筑物、廣場等,都符合人視和行為的體驗尺度,并沒有龐大的入口大門、中心廣場、景觀軸線等,無處不蘊含著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思想。

          在景點空間塑造上,同樣的地塊內創(chuàng)造豐富多變的空間感受,頗有中國古典園林步移景異的韻味。沿著園道,每經一處小橋、亭廊、密林之后,另一種功能和景觀便閃現在眼前。如大安森林公園,在植物配置上,注重色彩、季節(jié)的變化,做到四季皆有景,四季景不同。

          對于細節(jié)的精心設計是基于適宜尺度的再一次深化,中國臺灣的城市建設,在公園景觀設計及建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如文中公路花園內景觀細節(jié),臺中市綠園道鋪地嵌入的動植物圖案,臺北美術館外人行道行道樹樹池,大廈入口部位的垂直綠化等等。

          2、傳承文化、營造特色

          多種人文、自然、藝術等要素的交互融合在中國臺灣公園中多有體現,特別是臺中市市中心的草悟道公園最能體現這一特征。草悟道公園北起自然科學博物館,南到中國臺灣美術館,全長3.6公里,寬50-100米不等。

          公園內部采用了分段分區(qū)設計思路,每一段是一個分區(qū),每一個分區(qū)都有一個不同主題。自北向南分別為自然科學、行為藝術、開敞大草坪、休憩咖啡、游憩集散、游戲交流、體育健身、主題雕塑、書法藝術等主題。一條縱貫公園的步行系統(tǒng)--即“園道”串聯(lián)了綠地廣場內的各功能和主題分區(qū)。

          (三)堅持以人為本、滿足普通民眾生產生活需求

          1、交通組織方便快捷

          一方面城市的道路級配較合理,特別是支路網密度大,所以即使在上下班車流量較大的高峰期,仍然擁有比較好的行車體驗。另外在道路交叉口處理、紅綠燈設置、較窄處人行道處行道樹的處理等方面都以優(yōu)化交通組織為前提,所以即便是有汽車、摩托車的混行時常出現,帶來的便捷感受還是可以接受的。此外還有街頭隨處可見的自行車或電動車租賃點和充電站(樁),極大的方便了市民出行。

          2、園林綠化系統(tǒng)完善

          按照500米建綠的要求,布局了各類公園、街頭游園、綠化廣場、濱河綠地等設施,并注重采用綠道將各類公園設施串聯(lián)起來,且結合綠化開敞空間布局了城市商業(yè)、文化、娛樂、體育、交通等各類設施,方便市民生產生活需求。

          3、服務設施均衡便民

          藥店、超市、金融網點等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很均衡,而且一般半徑在步行15分鐘左右(這與中國臺灣地區(qū)市民的生活習慣有關系,他們平時以摩托車出行為主,步行的距離大概在15分鐘以內還可以接受,當超過這一距離就會覺得不方便)。這種均衡便民的空間分布特征,與其豐富的支路網系統(tǒng)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更密的支路網提供了更長更多的臨街界面,同時也提供了公共服務設施更好的交通可達性。

          (四)倡導公眾參與,推行社區(qū)總體營造計劃

          地方協(xié)會(發(fā)展促進會)、公眾自發(fā)參與都市規(guī)劃建設、社區(qū)建設的熱情度很高,廣泛的民眾參與極大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的可能,讓城鄉(xiāng)再現活力。如20xx年起,開始實施了“公共空間藝術再造輔助計劃”(“藝術介入空間輔助計劃”),旨在鼓勵藝術家與社區(qū)合作,以藝術為平臺,與居民共同進行公共空間的改造與提升工作。如在鹿港小鎮(zhèn)改造提升中,注重將藝術家工作室采用評審制(免租金)引入文化步行街改造中,結合文化旅游發(fā)展,提升城鄉(xiāng)人氣與活力,統(tǒng)籌拓展開發(fā)文化創(chuàng)意類產業(yè)項目,促進永續(xù)發(fā)展。

          當然,除了以上我們所看到的優(yōu)點,或者說是長處之外,也存在諸如土地私有化帶來的大宗土地統(tǒng)籌開發(fā)的難度加大,導致城市空間景觀整體性不強;相鄰地塊建筑風貌、形態(tài)、退界等難以協(xié)調統(tǒng)一;雖有沿街騎樓,但是還存在貫通性不夠,利用率不足等問題。

          二、對我市城市中央公園規(guī)劃的幾點啟示

          通過本次考察學習,結合宣城實際,針對我市城市中央綠軸公園規(guī)劃設計,提出以下意見:

          1、保護自然山水本底。中國臺灣地區(qū)的公園水面普遍均面積不大,缺乏親水性公園,與之相比,在我市中央公園設計中應注重殷村水庫等水面的保護與利用,進一步梳理基底現狀山水、植被、自然地形地貌等特征,對道叉河及兩岸進行梳理,在中央公園南部結合道叉河整治建設濕地公園,突出山水特色文章,建設自然生態(tài)景觀軸。在綠化種植中,適地適樹,鼓勵采用喬木類鄉(xiāng)土樹種,盡量做到返璞歸真。注重微地形利用等細部設計,采用海綿城市技術手法,做到自然質樸。

          2、注重文化氛圍的營造。臺中園道公園建設處處充滿了城市的文化品味,如草悟道公園運用了中國書法的一些理念。我市中央公園設計作為城市文化軸線,位于新城區(qū)和歷史文化老城區(qū)的交匯處,在設計中應注重公共空間文化氛圍的營造,辟設公共活動空間,在中央公園北部應結合敬亭山風景名勝區(qū)及公共文化設施的配置,采用體現文房四寶之城特色的雕塑、小品等,將地域文化元素運用到城市雕塑、游步道、路燈、公交站臺、座椅、環(huán)衛(wèi)設施等城市家具之中,保留承載著記憶的古樹,以及熟悉的來自本地的建筑材料、硬景觀和本土植被,展示本地工匠工藝,做到與市民互動,體現文化鑄魂。

          3、著力完善游憩設施規(guī)劃。以滿足各年齡層次普通市民需求為導向,在公園中設置供人們休憩、觀賞、玩耍、運動、聊天、放松的各類活動場所,結合游憩特點設置高密度使用區(qū)、中密度使用區(qū)、低密度使用區(qū),如高密度使用區(qū)可設置觀影廣場、景觀水面、戶外劇場等多樣性游憩設施及人文活動空間,中密度使用區(qū)可設置生態(tài)養(yǎng)生池、陽光草坪、健行步道區(qū)等,在低密度使用區(qū)設置生態(tài)保育區(qū)等等,結合綠化設置體現曲徑通幽的景觀效果。在植物景觀配置上注重色彩、季節(jié)的變化,注重綠化景觀層次性、串聯(lián)性。

          4、加強周邊地區(qū)建筑管控。以城市中央公園建設為契機,統(tǒng)籌協(xié)調兩側用地開發(fā),注重產業(yè)、商業(yè)業(yè)態(tài)的引導,如可借鑒藝術介入空間輔助計劃等操作模式,進一步推進周邊文化旅游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發(fā)展,突出體現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理念。同時要加強兩側建筑風貌管控,明確建筑體量、高度、形式、色彩等具體控制引導內容。如在景觀軸線兩側明確居住建筑應以多低層為主,采用灰色調等要求。

          5、通過中央公園及相關服務設施的建設,進一步帶動城市整體服務功能的提升。以城市中央公園建設為引擎,帶動軸線兩側開發(fā)建設以及老城區(qū)的規(guī)劃更新改造,著力完善城市文化旅游服務設施。

          6、適當留白,預留“多余空間”。在中央公園規(guī)劃設計中,可結合現有建筑如廠房的改造利用,也可在部分地區(qū)留白,充分預留展示展覽、文化娛樂的活動空間,真正讓廣大市民與公園規(guī)劃建設永續(xù)“互動”。

        【公園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公園調研報告07-24

        公園調研報告12-12

        公園調研報告12篇12-12

        公園調研報告(11篇)01-21

        公園調研報告11篇01-21

        公園調研報告8篇07-24

        公園調研報告(8篇)07-24

        越秀公園調研報告范文04-27

        公園調研報告13篇03-29

        公園廣場舞調研報告范文06-2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