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語故事2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成語吧,成語是語言中經(jīng)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jīng)典的成語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兒童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兒童成語故事1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位姓盧的讀書人,人稱盧生。這一年,盧生要進京考取功名,走到邯鄲時天已到中午了。于是,他在邯鄲北邊找了一家客店,住下來歇歇腳。恰巧,道士呂翁也住在客店里。于是,盧生和呂翁就坐在一張席子上,說東道西地談起來。
盧生看看自己身上破舊的衣服,嘆口氣說:“我是一個讀書人,本應當早早考取功名,做上高官,痛痛快快過一生。可是我沒有趕上好運氣,直到現(xiàn)在還這樣窮困,真叫人傷心!”聽了盧生的話,呂翁笑了笑說:“我們這樣不是也很好嗎?不過你想得到榮華富貴,我可以滿足你的欲望!闭f著,從挎袋里掏出一個青磁枕頭,遞給盧生說:“你枕上這個枕頭睡一覺,就什么都有了!
這時,店主人正在生火做飯,洗好的黃梁米剛剛下到鍋里。盧生枕上呂翁給自己的青磁枕頭,不久就進入夢鄉(xiāng)。盧生夢見自己先是娶了一位富貴人家的小姐,妻子不但美貌動人,而且陪嫁了許多東西,家里很快富裕起來。第二年,他進京趕考考中了進士,不久又做了京城里的長官。后來,他因領兵打仗有功,受到皇帝的獎賞,并做了朝中的宰相官,掌握著朝中的大權。他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亭堂樓閣。出門有兵馬前呼后擁,回來后有美女陪伴。他有5個兒子,個個都有學問和才干,而且都做了官。他的5個兒子又生有十幾個孫子,真是子孫滿堂,福祿齊全,享受到了人間的奢華富貴生活。他一直活了80多歲,才辭官不做了。正在這時,一聲雞叫,盧生從夢中醒來。他睜眼一看,呂翁仍然坐在旁邊,自己身上還是那身破舊衣服。店主人家蒸煮的`黃梁飯冒著熱氣,還沒有熟呢!
盧生想想幾十年榮華富貴,竟是短暫的一夢,很覺驚異。呂翁笑道:“人生就是這樣!要想真正地享受榮華富貴,必須靠自己的雙手去努力,去創(chuàng)造!
現(xiàn)在,在邯鄲市北不遠處,還有盧生祠。人們還沿用“黃梁夢”“夢黃梁”“黃梁美夢”“邯鄲夢”來比喻不切合實際的幻想,或是某種欲望的破滅。
兒童成語故事2
1、老馬識途的成語故事故事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里走出山谷。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yǎng)發(fā)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么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于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饼R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后終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2、老馬識途的寓意故事中的老馬雖然年歲已高,但它仍能找到出路,這說明了老馬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輕看年歲已高的人,他們的豐富的`人生閱歷是年輕人難以超越的。同時,通過故事中的人物管仲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學到要多和日常生活接觸。在你眼中或許認為”經(jīng)驗〃它是很渺小、不起眼,但是以后的日了還長得很 呢!像管仲和隰朋都能注意平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才能解決迷路和缺水的問題!假設管仲和隰朋沒有日常生活的經(jīng)驗,那麼齊恒公以及大軍不是要坐困他方呢!
3、老馬識途材料
【發(fā)音】lǎo mǎ shí tú
【出處】成語出自《韓非子·說林上》: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馬,部隊跟隨老馬找到了出路。
【解釋】桓公、管仲等回來時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馬領路,終于找到了歸路。后遂以“老馬識途、老馬知道、馬老知道、老馬知路、馬識路、老識涂”等比喻富有經(jīng)驗,能為先導;用“識途(涂)馬、識途驥”等比喻富于經(jīng)驗、知是識非的人。有經(jīng)驗的人對情況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近義詞】識途老馬、輕車熟路、駕輕就熟
【反義詞】老氣橫秋、老態(tài)龍鐘、不知所以、初出茅廬、乳臭未干
【用法】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成語舉例】老年人老馬識途,經(jīng)驗豐富,我們應該尊敬他們,虛心向他們請教。
兒童成語故事3
【成語】: 不可多得
【拼音】: bù kě duō dé
【解釋】: 形容非常稀少,很難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然后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然后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fā)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tài)。后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里當書記。然后禰衡恃才傲慢,非?裢,后來,終于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然后多用于贊揚有才能的人.
兒童成語故事4
【成語典故】
有一個人種水稻。他把秧苗插了下去,今天看看,秧苗沒長高,明天看看,秧苗還是沒長高。這個人著急起來,他想:“讓我把秧苗拔高一點兒吧!敝饕獯蚨,他就動起手來。
秧苗多得數(shù)不清,拔一遍得花多少工夫呀,累得他腰也直不起來了。他回到家里,喘著氣對家里人說:“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今天我總算幫秧苗長高一點兒了!彼膬鹤硬幻靼资窃趺椿厥拢艿教锢锶ヒ豢,秧苗全都枯死了。
“揠苗助長”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有人為了急于要把一件事情辦好,可是采用了違背事理的方法,結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說他是“揠苗助長”。
原文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譯文
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他兒子聽說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解釋
、賉宋人有閔(mǐn)其苗之不長(zhǎng)而揠(yà)之者]宋國有個憂慮他的禾苗不長而去拔高禾苗的人。宋,國名,在今河南省商丘縣一帶;閔,同“憫”,擔心,憂慮;揠,拔
、赱芒芒然歸]一說茫茫然。很疲勞地回到家里。芒芒然,疲勞的樣子;歸:回家
、踇其人]他家里的`人。
、躘病矣]累極了。
、輀其子趨而往視之]他的兒子趕快跑去看禾苗。趨,急行,跑;之,代詞,它,代禾苗。
、轠苗則槁(gǎo)矣]禾苗卻枯死了。則,卻;槁,枯槁,枯死。
⑦[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意思是說,天下的人都希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不想幫助它生長的人是很少的,寡,少。
⑧[以為無益而舍之者]認為幫助禾苗生長沒有好處而拋開禾苗(不管)的人。想,沒想好處;舍,拋開不管。
、醄不耘苗者也]那些不苗者也]那些不去鋤草的人。耘,鋤草。
、鈁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不但沒有益處,反倒害了禾苗。非徒,不但,不只;之,代詞,它,代禾苗。
兒童成語故事5
古時,匏巴彈琴,鳥兒會隨著樂聲而舞,魚兒躍出水面傾聽。鄭國的師文聽說后,就去拜師襄為師學琴。
師文學了三年,柱指鈞弦,卻彈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師襄無奈地說:“你可以回家去了!睅熚娜拥羟,嘆息道:“我不是不會指法,也不是不能完整地彈一首曲子。而是我心不在琴弦上,心里也沒有音樂。由于內心找不到音樂的感受,所以手指就不能和琴弦相配合了。你再給我一些時間,讓我找一找音樂的感受!
過了不久,師文回來見師襄。師襄說:“你的琴煉得如何?”師文告訴他:“我已找到音樂的感受,請聽我彈一曲!
當春天時叩擊商弦彈南呂調,涼風突起,草木都結出了果實。秋天時叩擊角弦彈夾鐘調,和風徐徐地吹起,花草樹木都開花發(fā)芽了。夏天時叩擊羽弦彈黃鐘調,霜雪交下,河塘里都結冰了。冬天時叩擊徵弦彈蕤賓調,陽光變得熾熱,厚厚的冰塊一下就融化了。一曲將終時,則以宮弦為主與其它四弦一并奏起,這時吹來了和麗的風,天空中漂著吉祥的'云朵,降下了甘露,地下涌出了清清的泉水。
師襄撫心高蹈說:“你的彈奏真是妙啊!即使師曠之清角,鄒衍之吹律,也比不上你。我得挾琴執(zhí)管向你學琴了!
兒童成語故事6
【成語釋義】指高人一等,超過一般人。形容德才超眾或成就突出。
【成語來源】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的科舉考試,歐陽修擔任主考。在閱卷時,他被其中一篇文章的文采深深吸引,認為應列第一名。他便把文章傳給同僚觀看。大家都贊賞不已。不過,歐陽修覺得這份考卷很像是他的朋友曾鞏的,為了避嫌,就把他指定為第二名。
放榜后,按禮節(jié),考中的學生要去拜謝主考官。不想以第二名身份來的不是曾鞏,而是年輕的學子蘇軾,歐陽修在知道之前誤會了。歐陽修很欣賞蘇軾,他給朋友梅堯臣寫信說:“讀蘇軾的.文章,不禁讓我汗顏。真痛快!我應當給蘇軾讓路,使他高我一頭。
【近義成語】高人一等、嶄露頭角
【反義成語】相形見絀、庸庸碌碌
【成語接龍】出人頭地→地動山摧→摧古拉朽→朽木糞土→土崩瓦解→解囊相助→助人為樂→樂極生悲→悲從中來→來者不拒
【道理升華】一個人想要有突出的成就,就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與艱辛,這樣才能成功。
兒童成語故事7
西漢時,高陽出了一位廉潔奉公的官員,叫王尊。
王尊從小死去父親,由他的伯父撫養(yǎng)長大。伯父家里比較貧窮,王尊每天要趕羊群到野外去放牧。這孩子最愛讀書,放牧時總要帶些書閱讀。漸漸地,他對書上提到的那些秉公執(zhí)法的`官吏十分崇敬,希望自己將來也成為這樣的人物。
一天他向伯父央求,為他在郡的監(jiān)獄里謀一份差使。這時王尊才十三歲,伯父聽后驚訝他說:“你還是個孩子啊,又不懂刑律,怎么能到監(jiān)獄去做事呢?”王尊說:“孩兒已從書中見到過很多。以后再跟獄長多學學,不就行了嗎?”
伯父經(jīng)不住王尊一再央求,便備了禮托人找獄長說情。獄長便把王尊當聽差在身旁使喚。王尊當了幾年聽差,經(jīng)常接觸到刑獄方面的事務,長進很快。
一次他隨獄長去太守府辦事,被太守看中,便把他留在府中做文書方面的事。又過了幾年,王尊辭去職務,攻讀儒家經(jīng)典,之后再被任用。由于他執(zhí)法嚴正,逐步提升,當上了縣令,后來又升為安定郡太守。
當時,安定郡官場非;靵y,一些官員利用權勢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王尊一到那里,立即整頓吏治,并曉示屬縣所有官吏忠于職守,以身作則,為下屬作出榜樣。法律無情,不要用自己的身體去嘗試一下法律。
郡里有個屬官心狠手辣,搜刮大量民脂民膏,民憤極大,告示貼出后不見改悔,于是王尊把他捉拿歸案。這貪官入獄后,沒幾天就一病身亡。接著,王尊又懲辦了一批罪行嚴重而又沒有悔改的豪強。這樣一來,安定郡開始太平起來。
郡里有個屬官心狠手辣,搜刮大量民脂民膏,民憤極大,告示貼出后不見改悔,于是王尊把他捉拿歸案。這貪官入獄后,沒幾天就一病身亡。接著,王尊又懲辦了一批罪行嚴重而又沒有悔改的豪強。這樣一來,安定郡開始太平起來。王尊嫉惡如仇,執(zhí)法如山,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愛戴。
兒童成語故事8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是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xiàn)在的陜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
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么過失,現(xiàn)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碧莆淖谡f:“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并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里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懷疑。
出處:《北史·袁翻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钡涔剩罕扔魅菀滓鹣右傻膱龊。
兒童成語故事9
春秋時期,晉國為了援助宋國,和楚國在城淄(今山東淄縣南)打了一仗。當時,論實力楚國占著明顯的優(yōu)勢。晉文公見楚軍來勢洶洶,就問他的舅舅狐偃說:“楚兵多,我兵少,這一仗該怎樣打才能取勝呢?”狐偃回答說:“我聽說善于打仗的人,不厭欺詐。你就用欺詐的辦法對付楚軍好了!
晉文公又去征求另一個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話也告訴了他。雍季不大贊成這樣做,就打了個比喻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蔽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非長術也!币馑际钦f: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魚,哪還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沒魚可捉了;把山上的`樹林燒光了再去打獵,哪還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將會沒有野獸可打了。欺詐的辦法雖然可以偶爾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這不是長遠之計!當時也想不出更好地制勝楚軍的辦法的情況下,晉文公還是采用了狐偃的計謀,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時向楚莊王許下的“退避三舍”的諾言之名,連續(xù)三次后撤,以避其鋒芒,為自己選擇了有利的時機和殲敵的地形;而楚軍呢,見晉軍一退再退,誤以為晉文公膽怯,不敢與之交戰(zhàn),就緊逼不舍,結果被晉軍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這場歷有名的城濮之戰(zhàn),終以楚國的失敗,其領兵大將成得臣被迫自殺而告結束。
后來,人們根據(jù)這個故事引出“竭澤而漁”的成語。
兒童成語故事10
孺子可教的故事:
【成語】: 孺子可教
【拼音】: rú zǐ kě jiào
【解釋】: 孺子:小孩子。指年輕人可培養(yǎng)。
【成語故事】:
“孺子可教”這則成語的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誨。這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后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
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后來因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一天,張良來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橋上散步,在橋上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揀起來!”
張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對方年紀很老,便下橋把鞋撿了起來。那老人見了,又對張良說:“來!給我穿上!”
張良很不高興,但轉念想到鞋都拾起來,又何必計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轉身走了。
張良愣愣地望著老人的背影,猜想這老人一定很有來歷,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請到橋上來見我!睆埩悸犃,連忙答應。
第五天早上,張良趕到橋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氣地說;“跟老人約會,應該早點來。再過五天,早些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張良起了個早,趕到橋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說:“你又比我晚到,過五天再來。”
又過了五天,張良下決心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剛過半夜就摸黑來到橋上等候。天蒙蒙亮時,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橋來,趕忙上前攙扶。老人這才高興地說;“小伙子,你這樣才對!”
老人說著,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給張良,說:“你要下苦功鉆研這部書。鉆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師!
張良對老人表示感謝后,老人揚長而去。后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兒童成語故事11
【成語】:一言九鼎
【拼音】: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釋】: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fā),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lián)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鐘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兒童成語故事12
南柯一夢
隋末唐初的時候,有個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廣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槐樹,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樹影婆娑,晚風習習,是一個乘涼的好地方。
淳于尊過生日的那天,親友都來祝壽,他一時高興,多喝了幾杯。夜晚,親友散盡,他一個人帶著幾分酒意坐在槐樹下歇涼,不覺沉沉睡去。
夢中,他到了大槐安國,正趕上京城會試,他報名入場,三場結束,詩文寫得十分順手。發(fā)榜時,他高中了第一名。緊接著殿試,皇帝看淳于尊生得一表人才,舉止大方,親筆點為頭名狀元,并把公主許配給他為妻,狀元公成了駙馬郎,一時成了京城的美談。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滿。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內經(jīng)常巡行各縣,使屬下各縣的縣令不敢胡作非為,很受當?shù)匕傩盏姆Q贊;实蹘状蜗氚汛居谧鹫{回京城升遷,當?shù)匕傩章犝f淳于太守離任,紛紛攔住馬頭,進行挽留。淳于尊為百姓的`愛戴所感動,只好留下來,并上表向皇帝說明情況;实坌蕾p淳于尊的政績,賞給他不少金銀珠寶,以示獎勵。
有一年,敵兵入侵,大槐安國的將軍率軍迎敵,幾次都被敵兵打得潰不成軍。敗報傳到京城,皇帝震驚,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議對策。大臣們聽說前線軍事屢屢失利,敵兵逼近京城,兇猛異常,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束手無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樣子,非常生氣地說:你們平日養(yǎng)尊處優(yōu),享盡榮華,朝中一旦有事,你們都成了沒嘴的葫蘆,膽小怯陣,一句話都不說,要你們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薦淳于尊;实哿⒓聪铝睿尨居谧鸾y(tǒng)率全國精銳與敵軍決戰(zhàn)。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擱,立即統(tǒng)兵出征?蓱z他對兵法一無所知,與敵兵剛一接觸,立刻一敗涂地,手下兵馬被殺得丟盔解甲,東逃西散,淳于尊差點被俘;实壅鹋,把淳于尊撤掉職務,遣送回家。淳于尊氣得大叫一聲。
從夢中驚醒,但見月上枝頭,繁星閃爍。他按夢境尋找大槐國,原來就是大槐樹下的一個螞蟻洞,一群螞蟻正居住在那里。此時他才知道。
兒童成語故事13
【成語故事】公元前712年,鄭莊公借口許莊公不聽周天子的命令,聯(lián)合齊、魯兩國消滅許國,在處置問題上齊歷公提議讓魯國管轄,魯隱公則提議讓鄭莊公管轄。鄭莊公量力而行將許國分成東西兩塊,東部由許莊公之弟許叔管,西邊交大夫公孫獲管轄。
【典故】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左傳·昭公十五年》
【解釋】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強。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做事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近義詞】量力而行
【相反詞】力不從心
【邂逅語】比著被子伸腳
【英文】doaccordingtoonesabilities
【成語舉例】法物所須,各以差降,士民之類,可量力而為之。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三卷
兒童成語故事14
1.兒童成語故事:畫餅充饑
三國時期,有一個人叫盧毓,在魏國做官,由于他為魏文帝曹丕出了許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為侍中、中書郎。
有一次,魏文帝對盧毓說:"國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關鍵就在你了。選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聲的,名氣不過是在地上畫一個餅,不能吃的。"
盧毓回答說:"靠名聲是不可能衡量才能的人,但是,可以發(fā)現(xiàn)一般的人才。由于修養(yǎng)高,行為好,而有名的,是不應該厭惡他們。我以為主要的是對他們進行考核,看他們是否真有才學,F(xiàn)在廢除了考試法,全靠名譽提升或降職,所以真?zhèn)坞y辯,虛實混淆。"
魏文帝采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制定考試法。
釋義: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2.兒童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叫張僧繇。
一天,梁武帝要張僧繇在寺廟的墻上畫四條金龍。張僧繇用三天的時間就畫好了,并且畫得非常像真龍。大家聽說后,都去觀看,發(fā)出陣陣贊嘆聲。可是,當人們走近一看,卻發(fā)現(xiàn)每條龍都沒有眼睛。張僧繇解釋說:“如果我給龍加上眼睛,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都不信,堅持要他加上眼睛。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給兩條龍加上了眼睛。奇怪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兩條龍騰地一聲飛上了天!
畫龍點睛的寓意:畫龍點睛是說,只要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就能解決問題。
3.兒童成語故事: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jīng)常為這事發(fā)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闭f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于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于他堅持不懈地發(fā)奮讀書,終于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杰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后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chǎn)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于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杰作《兩都賦》相比。由于當時還沒有發(fā)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4.兒童成語故事:東山再起
在東晉的時候,有個人叫謝安,他才華出眾,年輕的時候在朝做官,但不久謝安就向皇帝辭官回家了。
謝安在東山下住了下來,他常常邀請名士到他家飲酒作詩,過著隱士般的生活。
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前秦百萬大軍壓境,國家隨時被滅亡。為了國家,謝安出山當了宰相。他面對強敵從容鎮(zhèn)定的指揮作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以少數(shù)擊敗多數(shù),大勝前秦苻堅,并趁機率軍北伐收復失地,他為此東山再起。
釋義:指退隱后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后重新恢復地位。
5.兒童成語故事:分道揚鑣
釋義:“揚鑣”,舉鞭驅馬前進。分路前進,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
在南北朝的時候,北魏有一個名叫元齊的人,他很有才能,屢建功勛。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為河間公。元齊有一個兒子叫元志。他聰慧過人,飽讀詩書,是一個有才華但又很驕傲的年輕人。孝文帝很賞識他,任命他為洛陽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從山西平城搬遷到洛陽建都。這樣一來,洛陽令成了“京兆尹”。在洛陽,元志仗著自己的才能,對朝廷中某些學問不高的達官貴族,往往表示輕視。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馬車從對面飛快地駛來。照理,元志官職比李彪小,應該給李彪讓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讓路。
李彪見他這樣目中無人,當眾責問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職比你大多了,你為什么不給我讓路?”
元志并不買李彪的帳,說:“我是洛陽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過是洛陽的一個住戶,哪里有地方官給住戶讓路的道理呢?”
他們兩個互不相讓,爭吵起來了。于是他們來到孝文帝那里評理。李彪說,他是“御史中尉”,洛陽的一個地方官怎敢同他對抗,居然不肯讓道。元志說,他是國都所在地的長官,住在洛陽的人都編他主管的戶籍里,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樣向一個御史中尉讓道?
孝文帝聽他們的爭論,覺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訓斥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便笑著說:“洛陽是我的京城。我聽了,感到你們各有各的道理。我認為你們可以分開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嗎?”
兒童成語故事15
戰(zhàn)國時,齊國有一個叫顏黜的人。齊宣王在召他進宮的時候。顏黜走到殿前的階梯時,見宣王正等待他拜見,就停住腳步,不再往前走了。宣王見了很奇怪,就說:“顏黜,過來吧!”顏黜聽到后,不僅一動未動反而說:“大王,走過來!”
宣王聽了很不高興,他的大臣對顏黜嚷到:“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過來,你怎么可以讓大王過去呢?”顏黜說:“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說明我羨慕他的權勢;如果大王走過來,說明他禮賢下士!饼R宣王很生氣的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
顏黜馬上接著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君王并不尊貴!”宣王說:“你說這話有根據(jù)嗎?”
顏黜神色自若地說:“當然有,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曾下過這樣兩道命令:‘誰敢在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格殺勿論!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就封為萬戶侯。’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頭,竟然連一個死的士人墳墓都不如啊。”
齊宣王覺得自己理虧,說:“我是自討沒趣。聽了您的一番高論,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徑。希望您接受我為您的學生!今后您就住在我這里,我保證您有肉吃,有車乘,衣著華麗。”顏黜卻辭謝說:“玉,原來產(chǎn)于山中,如果一經(jīng)匠人加工,就會破壞,雖然仍然寶貴,但畢竟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xiāng)僻壤,如果選拔上來,就會享有利祿;不是說他不能高貴顯達,但他外來的風貌和內心世界會遭到破壞。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安穩(wěn)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作乘車……”顏黜說完,就告辭而去。
兒童成語故事16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少兒成語故事:生靈涂炭》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后燕、后秦聯(lián)合攻打前秦,于是前秦的國都長安被人包圍,苻堅因此退到五將山,等待有適當?shù)臋C會能重新再來。后來苻堅被后秦活捉處死,苻堅的兒子苻丕就一直駐在鄴城。不過,前秦的`幽州刺史王永聽說苻堅已經(jīng)死了,就請苻丕到晉陽,在王永等人的擁護下,當了皇帝。苻丕當上皇帝以后,加封王永為左丞相。王永寫了一篇召告,想號召前秦的部隊去討伐后秦和后燕。公告中說:“自從苻堅被害,國都長安淪陷后,國家就開始一蹶不振哪!老百姓好像生活在泥沼和炭火之中,十分痛苦。各地官員接到這份召告以后,就要派出兵馬到臨晉會師,準備作戰(zhàn)。”可惜后秦的軍隊實在太強大了,王永無法獲得勝利,前秦也逐漸衰落,不久后就被后秦消滅了。
兒童成語故事17
掩耳盜鈴
春秋時期,晉國趙家滅了范家。有人趁機偷了范家家的東西,小偷看到院子里掛著一個大鐘。這口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形狀和花紋都很美。小偷很高興,想把美麗的鈴鐺帶回他的家。但是鐘太大太重了,搬不動。
他想了又想,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成碎片,分別帶回家。
小偷發(fā)現(xiàn)了一把大錘子,他用盡全力敲鐘。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慌了,心想完了,這不等于告訴人們,我是來這里偷鐘的'嗎?他一著急,就一頭抱著鐘。他張開雙臂想捂住鈴鐺,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還是傳了出來了。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昂伲娮冃×,聽不見了!”小偷很高興。“太好了!捂住耳朵,就聽不到鐘聲了!”他立刻找到兩團布團,塞住了耳朵,以為沒有人能聽到鐘聲了。于是他松開手,把鐘砸了。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上,抓住了小偷。
兒童成語故事18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經(jīng)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退避三舍: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兒童成語故事19
后起之秀的故事:
【成語】: 后起之秀
【拼音】: hòu qǐ zhī xiù
【解釋】: 后來出現(xiàn)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yōu)秀人物。
【成語故事】:
東晉時,王忱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才氣,很受親友的推祟。他的舅父范寧,是當時著名的經(jīng)學家,對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訪,他總讓王忱到場接待。
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張玄。舅舅要他倆交談交談。張玄早就聽說王忱志趣不凡,很想與他談談。他年齡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給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著等候。不料,王忱見張玄這等模樣,看不上眼.也默默坐著,一言不發(fā)。張玄見他這樣,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對坐了一會,怏怏不樂地離去。
事后,范寧責備王忱說:“張玄是吳中的優(yōu)秀人才,你為什么不好好與他談談?’’王忱傲慢地回答說:“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來往,完全可以來找我談談嘛!狈秾幝犃诉@話,倒反而稱贊起外甥來了:“你這樣風流俊逸,真是后來的優(yōu)秀人才!薄庇癯佬χ卮鹫f:“沒有您這樣的舅舅,哪來我這樣的外甥?”
兒童成語故事20
成語:過河拆橋
出處:《元史·徹里帖木耳傳》治書侍御史普化消有王曰:“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
釋義:比喻達到某種目的后,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成語故事:劉備在長坂坡打了敗仗,趙云找到?jīng)_散了的劉備的妻兒。曹操也追至長坂橋,見張飛胡須倒立,睜著圓眼,心中害怕中計,嚇得掉頭就跑。張飛見嚇退了曹操,就將長坂橋拆掉。劉備擔心曹操再追,連夜率軍向漢津逃去。
成語:調蟲小計
出處:《北史·李渾傳》:“嘗謂魏收曰:雕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
釋義: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成語故事: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叫做韓朝宗的人,為人非常熱心,常常幫助一些年輕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一個叫做李白的年輕人寫了一封信給韓朝宗,請韓朝宗幫忙介紹工作,信的最后寫道:“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币馑际钦f,恐怕我寫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倆,不夠讓大人欣賞。這個謙虛的年輕人李白,后來可變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詩人呢!
從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蟲小技”來形容寫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時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術而已。
成語:一葉障目
出處: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自以為是。
釋義: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成語故事:有個書呆子從古書上讀到“蟬翳葉”的故事,信以為真,就四處尋找,把蟬躲藏處的樹葉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臉作試驗,問妻子能不能看見他。妻子氣憤說看不見。他就拿這片樹葉去街上行竊,被抓后說:“我一葉障目,你們能看見嗎?”
成語:指手畫腳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見這李虞侯、張干辦在宋江前面指手劃腳,你來我去,都有心要殺這廝,只是礙著宋江一個,不敢下手。
釋義:指說話時做出各種動作。形容說話時放肆或得意忘形。
成語故事:賈府熱鬧非凡,賈母開宴慶生日,賈政陪賈母一起玩鬧、猜謎與講笑話,大家十分高興。賈政因故離開,寶玉就神氣活現(xiàn)了,他跑至圍屏燈前,指手畫腳,滿口批評,說這個的這句不好,那個的破的不恰當,就像開了鎖的猴子一樣活潑。
成語:取長補短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釋義: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成語故事:戰(zhàn)國時期,滕文公從楚國路經(jīng)宋國時會見孟子,孟子給他講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勵他要以堯舜之道治理天下,還要他截長補短,發(fā)揮地區(qū)優(yōu)勢,以仁政來治理天下,滕國可以成為一個強國。滕文公聽了孟子的言論未置可否,只是微笑應付。
成語:雪中送炭
出處:宋·范成大《大雪送炭與芥隱》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釋義:在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成語故事: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范成大一生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深受人們的喜愛,晚年退居故鄉(xiāng)石湖,自號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編為《石湖居士詩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與芥隱》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兒童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兒童成語故事經(jīng)典11-07
兒童成語故事07-22
兒童經(jīng)典成語故事11-24
兒童的經(jīng)典成語故事04-11
兒童的經(jīng)典成語故事08-25
精選兒童成語故事01-30
兒童成語故事精選01-28
兒童經(jīng)典成語故事08-25
經(jīng)典兒童成語故事精選08-25
兒童成語故事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