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留守老人的調查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農村留守老人調查報告
在經濟發(fā)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留守老人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村留守老人調查報告1
留守老人問題已經成為勞動力流出省份的重要社會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關系到城市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的推進,關系到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xiàn)。目前,我務路各村寨的經濟發(fā)展很不理想,家庭的收入普遍偏低,僅靠務農已難以維持家庭的開支。如此,很多農民工把目光轉向了城鎮(zhèn)或沿海等經濟相對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把老人留在戶籍地而外出謀生,由此出現(xiàn)了留守老人問題。在本次通過訪談、走訪的方式,對下務路、務路舊寨、務路田邊村、務路新寨進行調查以了解務路村民委員會四個村留守老人生活現(xiàn)狀,并分析“留守老人”的生活現(xiàn)狀及造成現(xiàn)狀的原因,就如何解決問題的對策入手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通過分析顯示出的農村留守老人的調查選項比例
四個村寨的農村留守老人人數(shù)為下務路27人,務路舊寨26人,務路田邊村21人,務路新寨23人,四個村寨的農村留守老人總人數(shù)為97人。其中,男性占48.2%,女性占51.8%。年齡50-59歲占11.3%,60-69歲占43.1%,70-79歲占33.1%,80歲及以上占12.5%。統(tǒng)計結果顯示,41.1%的留守老人由配偶照顧,其次28.8%依靠鄰居照顧,14.2%靠朋友照顧,另有17.4%靠未外出子女照顧和10.6%由孫輩照顧,由親戚照顧的僅占5.7%。依靠村委和政府及其派人照顧的分別為0.4%和0%,這兩者在留守老人照顧提供方面幾乎空白。此外,有13.5%留守老人處于無人照顧的狀態(tài),而2.5%的留守老人表示不需要人照顧。
這次在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30.81%的留守老人已住上新建的樓房,45.41%的留守老人居住的是修補過的老屋,23.78%的留守老人居住的是從未修繕的房屋。在問及家庭關系時,57.84%的留守老人子女一年只回家一次;22.16%的留守老人子女半年回來一次;只有9.19%的留守老人子女經常回來,10.81%的留守老人子女兩年甚至多年才回家一次。留守老人的子女回家次數(shù)偏少,直接導致留守老人的心靈孤獨,以及老人生病時無人照顧等一系列問題。
二、農村留守老人生活問題與現(xiàn)狀分析
1、家庭條件較差。這體現(xiàn)在住宿條件和家庭關系上,在農村,大部分留守老人居住的房子已經相當陳舊,年久失修,外加子女常年在外務工,老人自己因年紀大無法對房屋進行修繕,房屋已經破陋,居住環(huán)境較差。
2、養(yǎng)老沒有保障。目前,農村老人很少有自己購買養(yǎng)老保險等,所以在老年的時候都是靠自己年輕時的積攢下來的錢以及子女們孝順給的`生活費等生活。據(jù)調查得出:18.38%的留守老人購買了養(yǎng)老保險,44.86%的留守老人是依賴子女給的生活費,36.76%的人留守老人使用的是自己積攢下來的或是自己勞作而賺取的生活費。
3、醫(yī)療條件落后。對于貧困的患病老人,“無錢看病”、“看病難”、“因病致貧”的問題仍普遍存在。“生不起病、拿不起藥”,有病不醫(yī)的情況不在少數(shù),“小病扛、大病挨”仍是留守老人的普遍心理。調查顯示:43.24%的留守老人在生病后在小診所醫(yī)治,31.9%選擇不看病,隱藏自己的病情,24.86%選擇到醫(yī)院檢查醫(yī)治。
4、精神生活空缺。在子女外出后,留守老人代際關系淡薄,精神慰藉需求不高,家務活及農產勞動纏身,無暇顧及對子女的思念,想子女的時候也僅限于電話交流,并且因為打長途較貴,說不上幾句便掛了。老人普遍比較擔心沒有生活來源、生病沒錢治、沒有人照顧以及子女不孝順,而對生活單調不太擔心。并且老年人的娛樂活動顯然過于單調,除了看電視、聊天,老人基本上沒有別的消遣方式。
5、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家庭養(yǎng)老仍是農村養(yǎng)老的主要方式,缺乏社會保障的農村留守老人因此更為艱辛。
6、醫(yī)療制度的不完善。疾病是留守老人的致貧因素。農村老年人整體生活條件差醫(yī)療水平低,大多數(shù)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諸如風濕、類風濕等慢性疾病,或是高血壓、心臟病等突發(fā)性疾病,體弱多病和生活無依靠,因病因老致貧成為老年人難以回避的窘境。
7、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欠佳。養(yǎng)兒防老、家庭養(yǎng)老,是千百年來中國農民傳統(tǒng)的養(yǎng)老觀念。但家庭養(yǎng)老實際上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如家庭關系是否和睦等。對于有些老人來說,他們需要的不僅是兒女們給物質上的幫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即使短暫的聚會,老年人會很滿足、很快樂。年輕人;丶铱纯蠢先,回家后幫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使老人心靈上得到一些安慰。但是,缺乏這些家庭養(yǎng)老、家庭聚會,往往給留守老人留下心理陰影。
三、留守老人產生的原因
1、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由于城市化和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推進,農村的就業(yè)結構和產業(yè)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城市化的步伐加快讓許多農民意識到僅依靠一畝三分地是永遠富不起來的,原有的農業(yè)用地,隨著農村人口的增多,人均占有量明顯比之前少了許多。這樣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從農業(yè)生產中多了出來,是因為農村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城市基礎的不斷完備,經濟的繁榮發(fā)達,許多農村人口自愿向城市搬遷,到城市生活,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使農村大量人口進行地域轉移,從而使農村留守老人的產生成為可能與必然,務路村委會也不例外。
2、傳統(tǒng)養(yǎng)老觀念逐漸淡薄,倫理道德淡化,有老不養(yǎng),這是留守老人產生的直接原因。
3、城市化和工業(yè)化是留守老人產生的主要原因,農業(yè)的優(yōu)勢地位在中國失去了,“我國城市化和工業(yè)化的發(fā)展需要大批的勞動力做人力資本支撐,城市的經濟建設和工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許多非農崗位,這些能帶來一定收入的工作崗位吸引了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前往,農村人口進城務工不僅增加了這部分人的人均收入,而且為城市的經濟發(fā)展貢獻力量,補充勞動力。同時,由于城鎮(zhèn)和工業(yè)用地的增加,擠占了一部分農業(yè)用地!。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留守老人產生的體制性根源。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開始發(fā)生改變,產業(yè)結構不斷調整優(yōu)化,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也在加快。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需要從農村吸納大批剩余廉價勞動力,這部分廉價勞動力進城為我國的市場經濟發(fā)展奉獻著青春,盡管他們擁有比種地更高的收入,但是他們卻和自己的雙親分居異地,把父母留在家里自食其力,苦了沒人精神安慰,病了沒人悉心照料,使得本來就已經生活困難的老人更為孤寂和無助。所以,在探討農村留守老人產生的原因時,不得不把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作為一個原因來分析,并且,我認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行是我國廣大農村留守老人產生的體制性根源。
四、留守兒童問題解決建議
1、發(fā)展經濟。針對當?shù)亟洕浜螅罅壳鄩涯陝趧恿ν獬鰟展さ默F(xiàn)象,政府在考慮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時,應以發(fā)展區(qū)域經濟為著力點,大力實施“以城帶鄉(xiāng)”戰(zhàn)略,增強財政實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在經濟布局上應盡可能考慮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近就業(yè),大力發(fā)展本地經濟,充分發(fā)揮本地非農產業(yè)務工成本低以及打工和務農可以兼顧的優(yōu)勢,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
2、相關部門或基層干部應加強對青壯年的宣傳與教育,加強外出子女的“孝老”意識培養(yǎng),外出子女也應提高孝老意識,時時關心在家獨自生活的父母,經濟上給父母足夠的生活開支,要多一點交流,拉拉家常,匯報自己在外面的情況,減少老人的擔心。同時,已婚的女兒和女婿也應常;丶姨酵改福鲃映袚鹆羰乩先说馁狆B(yǎng)義務,切實強化家庭的贍養(yǎng)功能。
3、拓寬農村收入渠道,提高留守老人收入水平。
4、加大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障資金投入,盡快建立農村社區(qū)老年人照護制度。
5、精神撫慰。針對留守老人生活單調,精神上孤獨,應該著重興辦農村養(yǎng)老福利事業(yè),建立農村老年人休閑中心,老年人互助協(xié)會,老年人交流中心,讓留守老人重新找到幸福感,不再感到孤獨。在老年人組織內部,可以實施老年人互助機制,低齡老年人為高齡老人義務服務,等等。
解決留守老人問題,除采用以上方式外,政府還應該組織本村現(xiàn)有青壯年或婦女形成志愿者服務隊,照顧本村的留守老人要盡心盡力,孜孜不倦,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年輕一代應學會尊敬老人,孝敬老人;養(yǎng)成為老人服務的意識,平時對留守老人多一些物質供給,使其生活的更加殷實;并發(fā)掘出本村特有的文化,多組織一些文化活動,以此豐富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溫暖其孤寂的心靈,讓留守老人享受生活,頤養(yǎng)天年。
農村留守老人這個新的群體漸漸壯大,卻沒有得到社會足夠的注意。留守老人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他們不僅自己勞作,自食其力,有的還承擔著撫養(yǎng)、教育孫輩,人情往來等壓力,許多留守老人的生活處境令人堪憂。老人犧牲的太多,得不到家庭養(yǎng)老的溫馨,親情分離使得老人孤苦無助。從訪談得知,老人認為自己還有一定的勞動能力,暫時不需要子女贍養(yǎng),其實是老人對子女的體恤和寬容。子女也有難處,老人不愿意再增加子女的負擔。但是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向外發(fā)展,動搖了傳統(tǒng)家庭養(yǎng)老的基礎,外出子女無法減輕留守老人的思想壓力以及提供充足生活物資給老人,留守老人的健康得不到保障,享受不了兒孫滿堂的幸福生活,不利于新農村建設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需要當?shù)卣捌渌鐣α拷o予高度的重視,尋求有效的應對渠道和途徑。以從根本上解決留守老人問題。
在此,我由衷的感謝務路村委會的各位領導,感謝你們?yōu)槲姨峁┝诉@次調查的一些必要的數(shù)據(jù)和幫助。也感謝各位留守老人的積極配合,因為有你們的積極配合并真實的反應生活情況才使得本次的調查得以順利的展開和完成。
農村留守老人調查報告2
一、實踐的目的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外流導致農村留守老人增多。大多數(shù)留守老人還要承擔一定的勞動,單身留守老人的情況更差。而國家的各種養(yǎng)老保障制度還在完善中,其中就出現(xiàn)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我們團隊對此通過走訪服務、問卷等調查方式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五常市留守老人方面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調研,隨后對我們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總結,結果顯示農村留守老人對物質生活沒有過多的追求,但對疾病有恐懼心理,伴隨我們養(yǎng)老保障制度完善,近幾年這種狀況明顯改善。另外,我們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的留守老人經常內心覺得孤獨,嚴重的會導致老人性格孤僻,這也是外出務工子女容易忽視的。所以我們在社會實踐活動后期在五常周邊地區(qū)對我們的實踐成果進行了宣傳,主要目的是喚起人們的關注留守老人身心健康的意識,我們也期待國家能出臺相應的政策解決這些問題。
二、實踐時間與地點
1月9日:幸福村
1月10日上午:長興村下午:正興1月11日:半截河子村
三、實踐內容
通過我們對留守老年人生活質量問卷調查,我們了解了留守老年人的年齡階段,性別比例,生活及收入狀況,以及生病次數(shù)及醫(yī)療消費。同時我們也深入的調查了留守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及村中干部對其的幫助情況。子女的義務撫養(yǎng)情況等等。
四、實踐結果:
大部分的留守老人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yè)生產的重擔。由于目前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社會養(yǎng)老保障。農村留守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補貼。老人的勞動主要是種地,由于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農活要請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掙錢不多,還要承擔自己的家庭開支,能給予老人。
由于子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諸如提個水,有些農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較困難。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y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更顯得孤獨無助。例如,我們團隊調查的一對老夫妻劉爺爺和張奶奶,有一次張奶奶去廁所,摔倒在廁所中,差點喪命,多虧劉爺爺及時發(fā)現(xiàn),才挽救了張奶奶的生命。在農村留守老人中,諸如此類的情況經常發(fā)生,老人們沒有子女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16家留守老人情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問題是很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根本的解決措施還是在經濟、醫(yī)療等方面上,上面已詳細闡述,以下介紹解決當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體措施。
首先,電話是留守老人與子女聯(lián)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徑,除此就是子女逢年過節(jié)回鄉(xiāng)探家。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通訊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快農村電話的普及,加強留守老人與外出子女之間的聯(lián)系與溝通。
其次,當?shù)卣梢砸脏l(xiāng)鎮(zhèn)為單位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xiāng)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fā)現(xiàn)問題就及時解決。鄉(xiāng)鎮(zhèn)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xiāng)慰問留守老人。此外,村委會可以開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動員會,喚起人們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意識,從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再次,支持村委會集體建設,并充分發(fā)揮農村老年協(xié)會和老年活動室的作用。各級政府對此應當加大支持力度,加大投入,以保障其正常開展活動。同時,村委會在解決留守老人養(yǎng)老問題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村委會可以充分整合利用閑置資產、閑置土地改建、擴建托老所,建立農村的公共事業(yè)服務陣地,為有托管需求留守老人困難人群提供托管服務。根據(jù)現(xiàn)有條件,可對鄉(xiāng)村小學校等實現(xiàn)多功能開發(fā),開辦形式多樣的留守老人活動中心、娛樂室。
最后,還應加強孝道宣傳。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lián)系,大事與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見;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后顧之憂!俺;丶铱纯础,記得掛念家庭,時常打電話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狀況及身體狀況,更好地敬老愛老。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的力度,通過學習提高整體素質,關注留守老人,共創(chuàng)和諧社會。此外,要充分發(fā)揮農村留守老人自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活動的方式有很多,如:鄰里之間相互串串門,多在一起聊聊天、下下棋,養(yǎng)養(yǎng)小動物,參加村里的文化活動,幫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融入到社會中去。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村留守老人逐步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更新觀念,樹立現(xiàn)代生活理念,充分享受到現(xiàn)代文明的成果。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我們團隊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對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個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發(fā)現(xiàn)了老人們的幾個問題:一,經濟收入不高,生活質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時還要管護孫輩;三,隔代教育壓力大;四,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五,醫(yī)療問題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決等幾個問題。當然,各級黨委,政府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難幫扶等具體的措施。而為了解決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以下幾個建議:多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實施電信問候,推進入戶撫慰活動等。四、實踐總結或體會: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不僅深切的體會到團隊團結起來無與倫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體四、實踐總結或體會會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難。團隊成員從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關愛留守老人,幫助老人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增強了服務意識,并在深層挖掘出“留守老人”的問題。在與鎮(zhèn)政府,村大隊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提升了我們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當然,對老人盡一些綿薄之力,也使我們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關注留守老人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社會實踐后的交流座談中大家普遍感悟到“提高了覺悟,學到了知識,拓寬了視野,提高了能力,增強了素質”。社會實踐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增強了大學生服務祖國和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大家都能得到一些啟示,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明確學習的真正的目的,使自己成長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為期三天的下鄉(xiāng)實踐活動圓滿結束。經過我們大家的團結合作、調查配合,我們對留守老人問題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實現(xiàn)了了解社會、鍛煉自我、增長才干、學以致用的實踐目的,認真履行了作為一名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為我們大學畢業(yè)走上社會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此,我們由衷的感謝學校以及學院給予我們這么好的機會出去鍛煉、體驗生活。鍛煉自己,以便將來更好的服務社會。
農村留守老人調查報告3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日益增大,現(xiàn)在在農村僅憑耕種所得收入已遠遠滿足不了人們正常的生
活需要,其中,大多數(shù)年輕人為了能夠更好的生存紛紛選擇背井離鄉(xiāng)去城市打拼。因而,留守老人這個特殊群體不斷擴大,成為我國新農村建設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本次調研主要以走訪、查閱文獻、入戶調查等方法對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現(xiàn)狀、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造成農村留守老人養(yǎng)老困難的原因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農村留守老人養(yǎng)老問題的幾條建議。
關鍵詞:留守老人、農村、現(xiàn)狀、對策
一、留守老人概念的界定
目前相關的各權威部門并沒有對留守老人給出其明確的定義。
一部分學者從老人年齡角度考慮,例如王學芳在《農村留守老人養(yǎng)老支持網絡結構探析》一文中,則認為留守老人是子女長期外出流動時留守在戶籍地村的60歲以上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指出了留守老人的年齡限制。
也有一部分學者從子女外出原因及外出時間角度考慮,例如陳浩(20xx《農村留守老人養(yǎng)老問題研究》)一文中的界定: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農民工在進城時把父母留在了農村,催生了留守老人這一特殊的群體。我們把這種由于農村人口遷移引起的特殊現(xiàn)象所構成的老人群體稱為農村留守老人群體。
還有學者從子女及子女配偶是否在老人身邊的角度考慮,例如:王樂軍《濟寧市農村留守老人生存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一文的研究對象為濟寧各縣市農村留守老人,其農村留守老人的確定標準為:常住農村的老人,年齡大于等于60周歲;其子女及子女配偶因外出工作均常年不在本村居住者。突出子女及子女配偶都不在老人身邊。 因此,本文對留守老人的概念做了一個具體的定義:留守老人是指那些因子女長期離開戶籍地的60周歲以上或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
二、農村留守老人生存現(xiàn)狀
。ㄒ唬 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
由于子女們外出打工,老人們在生活上缺人照顧,精神生活單調,很是孤獨。很多年邁的老人必須自給自足,但是他們已經年邁,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子女外出后,電話稱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老人大多過著“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
。ǘ 生活來源缺乏應有的保障 大部分的留守老人基本沒有經濟來源,他們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的勞動,比如通過種植莊稼,像小麥,花生,油菜,還有種菜等再拿到菜市場上賣所得,收入來源單一。在走訪中,我發(fā)現(xiàn),一般老人都是用柴火來做飯,每年的秋天,他們就會上山砍柴以備過冬。就拿我的奶奶舉例,她一年四季始終住在一座可能被年輕人叫做“破爛房”的地方,一個人生火做飯,一個人生活,這在人們看來會是相當可憐和孤獨的。而且,她是沒有養(yǎng)老和醫(yī)療保險的,就算有,也只是很微小的福利。因此,在農村地區(qū),留守老人的生活保障問題顯得十分突出,應得到社會和國家的重視。
。ㄈ 生活照料問題
子女對父母的生活照料需以空間距離的接近為基礎,而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導致兩代人的分離,因此子女的鄉(xiāng)城遷移客觀上減少了留守老人在日常生活、安全和醫(yī)療等方面得到的照料,使留守老人普遍處于家庭照料不足的困境。另外,家庭代際關系的失衡、尊老敬老養(yǎng)老關系的淡化,加劇了留守老人的艱難處境。
(四) 就醫(yī)難、醫(yī)療費用不足問題突出 疾病是威脅老年人身體健康的最大殺手。在所調查的留守老人群體中,基本上都患有慢性病和多種疾病。許多人都是中年就醫(yī)服藥,在自己的年收入或子女供給的生活費用中有一大部分都用于治病、買藥上。盡管老年人治病服藥是不足為奇的正,F(xiàn)象,但是因治病花去的昂貴醫(yī)藥費,確實成為老齡化家庭長期處于貧困狀態(tài)的“無底洞”。甚至是引起親情脆弱化、家庭關系不和的主要矛盾。
。ㄎ澹 隔代監(jiān)護問題 自改革開放初期以來,農村勞動力大規(guī)模向城市涌動,由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組成的隔代家庭在農村日益普遍。隔代監(jiān)護對監(jiān)護者和被監(jiān)護人都產生影響。留守老人作為監(jiān)護者,監(jiān)護孫輩無疑加重了自身的負擔;而留守兒童作為被監(jiān)護人,由于留守老人教育觀念陳舊、教育方式失當?shù)炔焕诹羰貎和砷L發(fā)展。而隔代親使老人易嬌慣溺愛孫輩,使留守兒童養(yǎng)成不良習慣,影響其健康發(fā)展。
(六) 農村治安狀況堪憂
隨著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多,隨之而來的'盜賊也越來越多。他們專揀在家務農的“空巢老人”下手,作案手法嫻熟,情節(jié)惡劣,就像當年鬼子進村一樣,毫發(fā)不剩。而且作案越來越高調,次次都能得逞。一般來說,老年人對自己的財物缺少防范保護的意識,容易使犯罪嫌疑人得手,部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不知或不敢向司法機關求助,這些侵害農村留守老人的犯罪對社會治安和人們的心態(tài)影響很大。如何保護農村留守老人的合法權益,讓老人安度晚年,是家庭、社會的共同責任,需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三、留守老人問題產生的原因
。ㄒ唬┏鞘谢同F(xiàn)代化進程的推動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化和現(xiàn)代化的推進,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謀發(fā)展,老人們留守農村,是不可回避的實際狀況。自留地及宅基地因素也是老人堅守農村的重要原因。
。ǘ┺r村老人的自身特點。
農村老人對原居住地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的留戀、良好的生活關系網絡和老年人對城市生活的排斥感等,是導致城市化過程中老人留守農村的因素。
四、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農村留守老人經濟上的低收入、生活上的低層次、政治上的低影響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決定了他們很難依靠自身力量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實現(xiàn)農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的愿望。
1、加強社會扶持力度,增強老人的社會保障水平。從長遠看,通過社會保障體系使老人安度晚年,是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問題的重要途徑。政府應給農村老人以國民待遇。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生產社會化的社會,與其相配套,過去由家庭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也一定要走向社會化。因此,要建立健全農村地區(qū)的養(yǎng)老保障體系,打破城鄉(xiāng)二元社會保障體制,縮小城鄉(xiāng)差距,使留守老人“老有所養(yǎng)”。
2、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就近就業(yè)。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問題,只有大力發(fā)展農村生產力,提高廣大農民的致富能力,這親才能讓外出務工人員“ 落葉歸根”。政府應加大力度, 把農村經濟發(fā)展起來,應在政策、資金上給予傾斜,在實用技術、科普知識上給予支持,千方百計地把農村經濟發(fā)展起來,用經濟成果“留人”“留心”。
3、舉辦農村養(yǎng)老福利事業(yè),借助社會力量撫養(yǎng)老人,使老有所養(yǎng)。有的地方,由鄉(xiāng)、村組織牽頭,通過批發(fā)商引資等多種渠道興辦養(yǎng)老院、托老所等,對于年齡較大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可以考慮由其子女出部分錢,搬進托老所,進行社會養(yǎng)老。
4、完善農村醫(yī)療制度。留守老人、大多體弱多病,門診費用大。按照目前農村醫(yī)療保險規(guī)定,只有住院才能得到較多的費用報銷,而村級的門診費報銷比例低,但事實上老師選擇在村級的門診看病,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費報銷比例的同時,提高農村人村級門診費的報銷比例,切實解決他們看病貴的問題。
5、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民警要以案說法,對老人們進行日常自身安全防范、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等宣講,教育農村留守老人要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法制意識,一旦發(fā)現(xiàn)被詐騙要及時報警。各鄉(xiāng)鎮(zhèn)建立專職治安巡防隊,在鄉(xiāng)鎮(zhèn)派出所指導下工作,以彌補警力不足。
結束語:
當今,農村留守老人問題儼然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留守老人在經濟上缺乏保障、生活照料不足、農業(yè)生產負擔重、治安狀況不好等生存狀況不容樂觀,想要改善農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狀況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使留守老人能夠真正享受天倫之樂。
【農村留守老人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農村留守老人的調查報告10-12
關于農村留守老人調查報告08-10
關于農村留守老人的調查報告范文11-09
留守老人的調查報告02-16
2020留守老人調查報告12-30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0-28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2-13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11-23
農村的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1-07